规范化管理制度首页 > 制度建设 > 规范化管理制度 >
北京印刷学院关于规范基础学科组织设置、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基础学科组织的定位、设置、建设和管理是学科专业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和三大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无论是“985”院校、“211”院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都高度重视基础学科组织的规范建设和改革创新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北京印刷学院“十一五”时期学科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学校“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奠定基础,经学校研究,决定全面加强基础学科组织设置、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科学、有序,符合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我校客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传媒业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全面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京教高[2008]1号)和《关于实施北京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意见》(京教研[2008]1号)文件精神,按照我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基础学科组织的设置、建设和管理,使基础学科组织真正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载体,学科队伍成长的重要基地,最具活力的知识创新主体和实现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从而保证我校教育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二、总体目标

1.通过强化和规范基础学科组织、支撑体系和配套条件的设置、建设和管理(如研究室、教研室、工作室及配套专业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科学设置以及配套队伍建设和专项建设规划),使各二级学院形成科学、合理的基础学科组织布局和配套的支撑体系,保证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学校“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战略和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落实奠定基础。

2.通过强化和规范基础学科组织、支撑体系和配套条件的设置、建设和管理,构建教师可持续成长、发展和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业务生态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学科发展方向定位、相应的团队归宿和环境条件支撑;使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都拥有符合自身定位和发展的业务环境,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使基础学科组织定位科学,具有较大的学科发展空间,能够融入到国内外相关的学术/行业领域中。

3.通过强化和规范基础学科组织、支撑体系和配套条件的设置、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使其既能体现学校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又能与基础学科组织及配套的支撑体系保持一致;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和设立应符合学校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建设规范;应在对现有的基础学科组织机构和支撑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的同时,为拟建的学科及其基础组织留出空间,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以及配套的基础学科组织机构和支撑体系,保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实验室规划和建设等方面都做到定位清楚、规划长远、计划落实、保障有力,使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三、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学科专业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层次和水平可持续提高,在基础学科组织设置、建设和管理方面应该遵循以下10项基本原则。

(一)基础学科组织设立的基本原则

1)基础组织的学科研究方向定位科学合理

作为基础学科组织的研究室(教研室、工作室以及配套的实验室),是学科研究方向的具体物化体现和硬件平台,应与学科研究方向相适应,能够对学科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的学科和专业起到支撑作用。在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和凝练过程中,需要严格注意两点:第一,学科研究方向是二级学科的分支,在属性上相当于三级学科,不能与教师的科研方向甚至具体的科研项目相混同;第二,1个基础学科组织的学科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两个,不能出现1个基础学科组织支撑某个二级学科的所有研究方向,或多个基础学科组织同时定位在某二级学科的同一个研究方向的不规范现象。

2)学科研究方向名称要规范,体现较大的外围空间

学科研究方向的定位一定要与国内外(至少是国内)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相适应,否则,将会失去在国内、国际学术领域的交流平台和发展空间,失去与产业科技发展和创新接轨、获取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的机会。同时,基础学科组织及其研究方向在名称上也应该相对规范,符合国家(或/和国际)相应学科目录或名称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学科组织在方向定位上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规范性,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寿命。

3)基础学科组织要全面支撑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基础学科组织应该首先服务于相关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形成对相关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支撑,否则将失去其设置和存在的必要性。第一,以教研室命名的基础学科组织应首先考虑对相关本科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承担并完成与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相关科研任务;第二,以研究室或工作室命名的基础学科组织在支撑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应侧重对硕士授权二级学科的支撑,承担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和与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第三,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应尽可能使基础学科组织能够同时服务于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包括现有或拟建的硕士授权学科)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4)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方面注重学科研究方向集群效应的培育

基础学科组织的规划和设立一定要符合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规范要求,注重发挥基础学科组织以及其研究方向的集群效应。首先,学科研究方向以及配套的基础学科组织在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一定要瞄准传媒、文化创意以及相关行业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重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培育和建设;其次,基础学科组织及其研究方向的确立必须纳入相应学位点(包括一级学科学位点和二级学科学位点)建设的范畴,几个相关联的学科研究方向和相应的基础学科组织的集合即形成相应学位点学科的基础架构和支撑。

(二)基础学科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

5)基础学科组织要“人财物”配套

基础学科组织是岗位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和学科团队(科研、教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基础学科组织的设置、建设和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从基础上决定了学科建设和人力资源利用的效能和质量。所以,当学科研究方向以及配套基础学科组织确定以后,在建设中必须将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套资源和人员配置纳入二级学院相关的管理系统中,做到基础学科组织建设中“人财物”的配套,按照程序和权限实行分层管理。首先,归属于基础学科组织的专兼职人员,必须纳入二级学院的人才建设和培养规划,并按照一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尽量避免学科团队人员,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多跨甚至虚设情况;其次,每个基础学科组织应有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的来源可以是通过项目申报获批的科学研究经费,也可以是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以及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专项经费;同时,基础学科组织应该在现有资源的范围内配备有相对集中的办公室、实验室和研究环境以及配套设施,并根据二级学院总体设计做好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资源暂时不具备的要依照程序向学校提出,列入学校的建设规划,保证基础学科组织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6)基础学科组织要加强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作用的发

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是基础学科组织和谐发展、学术影响力集聚的必要条件,而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则是基础学科组织发挥功能、引导学科团队健康成长的关键和核心。首先,要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基础学科组织,特别是隶属于重点学科或/和硕士授权学科的基础学科组织都有级别比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其次,要通过制度建设确立和保障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在学科研究方向和基础学科组织中的领导职能和权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专业建设以及相关工作中的“领袖”作用,在科研项目/经费以及相应研究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在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

7)基础学科组织建设要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层次和水平的持续稳步提高

基础学科组织的建设既要立足现实,更要面向未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资源和支持。基础学科组织建设应与二级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一起通盘规划和设计,在统筹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前提下,纳入长远的建设规划,并通过年度建设计划具体落实;人员队伍建设和培养要列入二级学院和学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尤其要重视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对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硬件建设首先要做好长远规划,纳入年度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专项和预算的申请,解决建设所需要的经费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好科研项目以及其它经费,逐步实现建设目标。

(三)基础学科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

8)集中配置基础学科组织资源,建立环境共享机制

基础学科组织应该有符合其学科研究方向定位的实验和研究环境及其他配套设施,保证其研究、人才培养等业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属于相应学科的基础学科组织和配套的实验、研究环境应相对集中,这样既便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各学科研究方向的交流,又便于管理。各二级学院要在统筹和合理安排目前资源的基础上,将基础学科组织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纳入二级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建设规划,确保有计划地实施和完成。

9)基础学科组织实行学术管理和自我约束相结合

基础学科组织是学科专业的最基础细胞,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功能发挥的最基本单元,教学和科研是其最基本任务,学术环境、氛围和文化的建设和形成是最重要的软实力。因此,应该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学术管理和自律为基础的新型基础学科组织。二级学院以及学校在管理上应给予基础学科组织充分的自主权,通过营造学术氛围构建基础学科组织“强调团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和谐发展之路,尤其要重视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发挥和学术道德素养的培养,使基础学科组织真正成为支撑学科发展的微观主体,做到学术自律与管理环境营造相结合。

10)基础学科组织的设置、调整和变更按照程序和权限有序进

基础学科组织的设置应以需求为导向,首先要考虑本科专业和相关硕士授权学科的需要。是否设置和变更(包括调整、撤销),应在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甚至更大范围内组织论证,然后报学校人事处,由人事处征求相关领导意见后,报院长办公会确认;在涉及基础学科组织相关资源(人员、办公以及实验、研究环境和设施等)需要调整时,也要按照资源的管理权限,有序进行(需要请示的必须请示,需要备案的必须备案)。具体来说,基础学科组织人员的调整由人事处(一般人员)和组织部(处级干部和纳入“人才”范围内管理的高层次人员)负责,教学与专业(特色)实验室由教务处负责,纳入重点实验室的资源由科研处负责,与硕士授权学科相关的重点学科、学位点以及配套资源由研究生处负责。

四、主要任务 

(一) 结合学校长远战略定位做好学科布局和发展规划

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经过“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学校实现了从单科性工科教育向工、文、管、艺等多学科和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的转变,已经形成以本科及以上学科专业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体的普通高等院校;已经从狭义的印刷、出版等学科专业领域向传媒及相关专业领域的转变,将在更大范围内服务于传媒、文化创意以及相关行业和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单纯适应和服务于工业经济的内循环式教育向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教育的转变。学校和二级学院都需要主动适应这些转变,同时密切关注传媒、文化创意以及相关行业数字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需求特点的变化。为此,各二级学院要根据学校战略定位的转变,以构建传媒、文化创意以及相关领域新兴、交叉学科和专业为着眼点,做好相关学科研究方向和基础学科组织的调整、优化和设置工作,形成各单位顶层学科规划和基础学科组织布局以及配套支撑环境和条件的建设规划。

(二)进一步做好现有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炼和基础学科组织的梳理和资源统筹工作

按照本意见的原则,对现有基础学科组织、学科研究方向定位和配套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和调配,着力解决基础学科组织定位与发展空间、资源和环境配套、团队建设和人员配置(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现有的基础学科组织能够进入规范化的建设和发展轨道。

(三)加强基础学科组织科研环境和条件的建设力度

在规范教研室建设的同时,加强研究室/工作室的建设力度。教研室在完成本科教育任务的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展开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以课程为基础、以本科教学为主要功能设置的教研室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以及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成长的需要。鉴于此,要全面规划和加强基础学科组织科研环境和条件的建设,条件成熟的教研室可以有计划地转建为研究室/工作室,隶属于现有的硕士授权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基础学科组织要有计划地向研究室的模式转变。研究室/工作室的设立、建设和管理必须符合上述的原则要求,需要有明确的学科研究方向定位、学科带头人、配套的科研环境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

(四)加强基础学科组织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

在学科研究方向和基础学科组织确定之后,应重点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在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各二级学院要把学科研究方向的整体规划与教师个人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相结合,把视野放在二院学院乃至全校范围内整体考虑,合理配置专职与兼职人员。要做到隶属于其学科研究方向的教师都要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科研究方向定位和配套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增强教师对基础学科组织和研究方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要做好基础学科组织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各二级学院应把选拔、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放到基础学科组织建设的首位,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办法使学校现有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学术带头人、学术团队带头人纳入相应的基础学科组织,履行学科带头人职责。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拟建的基础学科组织的学科带头人应列入相应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按照学校相关制度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基础学科组织建设中学科带头人“多跨”或“虚设”的状况。另外,还要重视建设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支撑的学科团队,为学科带头人更好地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创造条件。

(五)扩大基础学科组织的开放度,建立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

基础学科组织的建设应尽快转变观念,从传统教育体制下按照科层管理的办学模式设置中解脱出来,不仅要研究如何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而且要彻底改变孤立、封闭的组织特点,在开放的平台上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科基础组织的功能。各二级学院要建立健全基础学科组织的开放性工作机制,除了根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需要“走出去”、“请进来”之外,还要积极与国内外的学术/行业组织融合和交流,密切关注、跟踪和参与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革新和进步,从而改变二级学院、基础学科组织与相关教师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对封闭,造成资源配置结构性不合理的现象。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础学科组织规范建设工作

基础学科组织规范建设是保证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我校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大事。各二级学院一定要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传媒工程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型基础学科组织和传媒类特色高校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基础学科组织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主动应对、需求导向、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优化资源、和谐发展和稳步提升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系统地做好各项相关工作,确保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规范基础学科组织的领导,成立以二级学院院长为组长、以学术分委员会以及各级别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代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二级学院基础学科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和学科专业布局与发展规划的工作。同时,建立符合本意见的关于基础学科组织设置、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程序和机制,保证基础学科组织健康和可持续的建设和发展,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聘任做好基础学科组织的学科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三)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基础学科组织发展的保障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础学科组织健康发展的管理规范和学术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明确基础学科组织各研究方向学科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义务,按需设岗,鼓励团队,合同管理,重视绩效,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创新、奉献精神,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民主作风和合作意识的领军人物通过竞争走上学科带头人岗位。

(四)加大投入,强化责任制,加强对基础学科组织建设的考核力度

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专项、科研项目经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资源更多地向基础学科组织流动,夯实学科建设基础。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对学科建设工作的职责任务,将基础学科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对二级学院、管理干部及相关学术带头人的年度考核内容。在学科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具备相应条件和环境的二级学院,适时以基础学科组织为基础,组建体现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的管理体制,统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

           

 

 

                2009年2月27